1990年代中期,亚洲活跃着20个左右的艺术双年展,到如今,这一数字已经接近100个。
为进一步介绍和推广这门艺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支持下,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开始启动。如此多题材、风格、语言不一的作品,展览将以材料和镶嵌工艺这条脉络贯穿始终。
艺术家提交的画稿,题材丰富,既有展现中华历史的盛世华章,也有展现近现代历史的光辉时刻。由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安徽博物院和安徽省美协联合主办,安徽省美协壁画艺委会、伟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承办的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合肥将于8月12日在安徽博物院老馆西一楼开幕。此次合肥站是继广州首展、武汉、徐州巡展后的第四站。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在策展过程中,主办方考虑将马赛克这种传统的工艺方式与材料放在艺术史和工艺美术史的上下文中,讨论它在媒介和语言层面在当代的意义,以及它和壁画艺术的发展、壁画独特的物性审美系统的关系。
张敏杰境综合镶嵌135×135cm 2017年展览邀请了唐小禾、王颖生、李化吉、王肇民、冯健亲、刘秉江、袁运生、孙景波、曹力、郑爽、程犁、黄奇士、李林琢、杜大恺、苏新平、郗海飞、李向伟、张静、唐鸣岳、陈绿寿、侯黎明、杨清泉、张敏杰、林学明、唐晖、孙韬、林蓝、叶南、黄山、毛晓剑、王长兴等70位艺术家参展,作者包含了老中青几代壁画家及其他画种的杰出代表,共展出作品88件。国内举办马赛克镶嵌艺术展览,具有开拓性意义。汉武帝派张骞两次通西域,均到乌孙,乌孙发驿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张骞凿空沟通了汉廷与西亚、中亚的联系,丝绸之路联结畅通,意义深远。
七月,主题为草原牧歌的哈萨克民俗文化展在敦煌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作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博物馆与敦煌博物馆的馆际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诗中记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适异国兮乌孙王。其实,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奄蔡,游牧于咸海与里海间的草原,有兵十余万,人口约五十万,与康居同俗。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12个民族,总人口1.06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100多人,占总人口的31%。春、秋牧场一般在山坡上或山脚下和沿河两岸的草场上。
康居,原游牧于河西走廊,在月氏人的胁迫下,迁往哈萨克草原,居牧于巴尔喀什湖以西至咸海间及锡尔河以北的草原,有户两万、口六十万、胜兵两万。史称其牲畜众多,富者马牛以万计,羊无算。文物中的文化密码在展览中,还有许多与哈萨克族有关的民俗文物,它们生动地描述了哈萨克民族的生活轨迹和文化特色。其中最简易的毡房,哈萨克语称为阔斯。
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迁徙,一年四季各部落按一定路线转移牧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有古老的游牧民族游移住牧,征战割据,繁衍生息。几千年来哈萨克族就是逐水草居住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就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所——毡房,以便于其游牧迁徙。虽然很多遗址如今已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暗黄色的土墙,但它们仍是见证历史最好的佐证。
这时草原上飞来一只美丽漂亮的白天鹅,化身为一位姑娘,她把他带到了蔚蓝的湖边。而爬犁,即雪橇,是哈萨克人冬季使用的一种交通和运输工具。
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房子是白宫。哈萨克族饮食文化也是草原饮食文化的缩影之一。
岩画分布在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山沟中,共计3处、总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各种图案300余幅。由于长期从事畜牧业,需要不断移动,马就成为乘骑的主要交通工具。白宫和夏宫在转入夏牧场时广泛使用。关于衣:哈萨克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哈萨克族服饰系在古代乌孙、匈奴、塞种、克烈等古代民族或部落服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虽相隔千年,但我们等来了草原的风,看到了哈萨克族游牧的场景,感受到了哈萨克的民俗风情。由于哈萨克族在春、夏、秋、冬四个牧场中要不停地迁徙,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
阿尔金山西麓,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有片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也有浩瀚的沙漠和空旷寂寞的戈壁。虽然着装上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是哈萨克族的人们依然对传统服饰情有独钟。
冬牧场在避风、朝阳的山沟、凹地或河谷两岸。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居于阿尔金山下的阿克塞一代,形成了甘肃哈萨克族。
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的青崖子沟岩画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重要古遗址之一。哈萨克牧民离不开马,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游牧迁徙、从事狩猎,都需要骑马,哈萨克牧民转场、运输货物,则常用牛车和骆驼托运。
哈萨克族的重要祖先是《史记》《汉书》上记载的乌孙、康居、奄蔡,同时原在哈萨克草原的塞种(又称萨迦、西徐亚人)、月氏,进入哈萨克草原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等族,也或多或少地先后融入了哈萨克族,从而形成了中亚的一个重要民族。展览中,那一件件文物、民俗展品和文化遗址图片让参观者领略到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据说它所用的装饰图案由几十名妇女花费了几年时间才绣制完成。20世纪30年代末期,有一部分人分批离开新疆进入甘肃,辗转游牧于甘、青、新三省(区)交界之处,历经十余年凄风苦雨,漂泊流浪。
因而,有关马的展出物品数目也颇多。这种毡房使用空间较大,但浓缩着哈萨克人对自然、大地及生灵的崇拜意识,那些朴素美观的图案纹饰很有民族特色。
随后勇士将姑娘带到阿吾勒,并将姑娘由天鹅化身的事迹告诉人们,乡亲们亲眼目睹姑娘的美貌,赞叹不已,并相信了姑娘由天鹅化身的故事。当时的乌孙国有户十二万、口六十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成为西域地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在战争期间,起到十个阔斯为一个单位的军队组织。哈萨克草原的地域是从祁连山西部沿天山北麓、阿尔泰山向西直至里海、伏尔加河。
历史遗产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刻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文物中的历史在草原牧歌——哈萨克民俗文化展中,有很多关于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文物展品,它们逼真地再现了哈萨克族的历史渊源和生活场景,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秦汉时,哈萨克族的先祖就分布于哈萨克草原,为中亚大国。缝制、刺绣及饰品的精细加工等方面也都体现出鲜明的哈萨克民族特色。
后来月氏人被匈奴击败,迁徙到伊犁河谷。倘若你置身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毡房。
乌孙人为报复月氏人杀乌孙王之仇,击败了在那里游牧的月氏人,大部分月氏人西迁。当然,这是浪漫动人的传说。
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内,目前遗存古遗址十余处,除了岩画外,还有塔合尔巴斯陶遗址、阿克塔木遗址、红崖子动物化石点、大坝图古藏文石刻、小红山古墓、加尔乌宗敖包,以及青石沟烽燧遗址、多坝沟烽燧遗址等。漫长的历史中,一处处古遗址、一件件民俗文化物品,娓娓讲述着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吉林一家电厂为了省电费,常常将应全天候运行的设备在晚上关停,设备损坏快,治污效果差。 [阅读]
后者,或将影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本身的意义。 [阅读]
雾霾妨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治理雾霾的最大难点在于煤炭。 [阅读]
然而,这类问题不是第一次被发现,已经多次成为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督查中的老问题,是什么让预警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认为 [阅读]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起草环境保护税的核心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税收,而是为了建立一个良性机制,鼓励企业少排放污染物,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 [阅读]
未来几天,污染物持续累积,区域之间互相传输,霾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阅读]
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各省(区、市)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阅读]
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阅读]